曾太太帶著兒媳婦先來虞家鬧了一場,次日虞秋元去討嫁妝就非常順利了。曾家輝煌了二百年了,就是這兩代不太行,先前老本存在的夠厚,還能吃上兩代沒問題。當然態度自然是沒那麽友好,曾大爺沒少刺虞秋元。
虞秋元聽得淡然一笑,這一代的曾家爺們以曾三爺為代表,因為爭戲子被人打死,其他爺們也不比他差多少,隻是更有運氣,才沒死的如此窩囊。讀書不成,偏偏一個個自恃甚高,以為會投胎,就認為祖宗的才能都是自己的了。
幾大車的嫁妝拉回虞家,直接拉到虞老太太院裏,封到東廂房裏。不管以後虞秋翎是再嫁,還是一直在娘家住著,這些嫁妝都是屬於她個人的,虞家任何人都不能動。
虞秋翎看到嫁妝拉回來,也徹底放下心來,寡婦二十七個月的孝期肯定要守完,那時候再說再嫁的事。再嫁肯定不如初嫁,但虞秋翎這回打定主意,再嫁肯定要看好人,再嫁個曾三爺那樣的,都不如拿根繩子去吊死。
虞老太太卻是把虞秋翎叫過去,女兒再嫁不比初嫁。俗話說的好,初嫁隨父母,再嫁隨自身,高門大戶裏當然不能像小門小戶那樣,讓女兒自由擇嫁,但也會聽虞秋翎的意見。
“還有兩年時間才能滿孝,京城的公子哥多了,可以慢慢挑挑看。再嫁不比初嫁,講不得門第,隻看人如何。多半家中還有子女的,到時候隻怕更難。”虞老太太歎息說著,讓孫女守一輩子她舍不得,但說到再嫁,虞老太太就再氣勢足,想到此事也有幾分氣弱。
“祖母不用為孫女擔心,我既然敢歸宗再嫁,自有我的打算。”虞秋翎說著,這麽說她也沒有什麽底氣,更不是早就有意中人,她隻是想再拚一把。
她還如此年輕,不想就這麽孤苦的過一輩子,又是為曾三爺那種守著,她是十二萬分不情願。人生本來就有無限的可能性,不去賭這一把,她這一輩子也就這樣,去賭一把,若是贏了,她的人生也就完全換了個模樣。
“唉,當年挑中曾三爺,我看中的是曾家的人品,家世,沒想到連這些都靠不住了。”虞老太太歎息,要是虞老爺能有用,要是虞秋翎能有一個能撐起來的兄長,也能打聽一下男方的具體品行。女人家就是再八卦,除非男人幹出非常極品吐豔的事來,隻是憑看人品行事去打聽,必須得男人才行。
虞秋翎低頭道;“是我命裏該有如此一劫,祖母己為我己經是操碎了心。”換成一般人家,下麵還有三個妹妹未出嫁,哪家會讓嫡長女歸宗改嫁。
“祖母經老了,熱熱鬧鬧了一輩子,早就不求別的,隻想你們能和和美美,我就是真操心累死了也是值當的。”虞老太太摟住虞秋翎,雖然是虞秋荻是二房唯一的孩子,但虞秋翎卻是她親手帶大的第一個孫女,未出閣前選夫婿,出閣之後又擔心他們夫妻不和。曾三爺死,跟曾家鬧歸守,可謂是她用心最多的孫女。
“老太太千萬別這麽說,孫女們還要好好孝敬您,讓您孝盡天下福壽。”虞秋翎輕聲哭泣著,又道:“還有一件事,我在腦子裏想兩天了,想跟老太太商議商議。我歸宗回家,曾家雖然攔不住,隻怕我們也擋不住曾家的嘴。到時候不知道多少混話說出來,我想著,曾家想說就讓他們去說,我隻想到庵堂去,一為祖母父母祈福,二也為曾三爺守孝。”
“庵堂裏清苦……”虞老太太忍不住說著,虞秋翎歸宗了,曾家肯定會拚命在外頭說虞家姑娘多麽不好。虞家不管怎麽解釋不行,要說曾家對虞秋翎多不好,這必須拿出非常充足的證據,還得證明曾家是無敵極品才行。
這點很難證明,憑良心說,曾太太在婆婆裏頭不算很極品的。更何況現在京城又有周太太排在前頭,一般二般的極品實難超越她的存在。
既然無法解釋,那就用實際行動來證明,虞家姑娘是歸宗了,但並沒有改嫁,而是直接進尼姑庵清修了。雖然帶法修行這樣的作秀行為,並不能洗白虞家的行為,但這場秀好歹也做了。曾家再拿這事說,虞家也有話回,我家姑娘都進尼姑庵了,還想怎麽樣,總不能抹脖子去死吧。
反正曾三爺的孝還有兩年,虞家再怎麽樣也不可能讓女兒在夫婿的孝期中再嫁。在家守是守,在庵堂裏守也是守,為了虞家的名聲好聽,那還不如去庵堂。
虞秋翎心裏己經打定主意,能歸宗己經太不容易,為了妹妹們能有個好婆家,她去庵堂裏吃上兩年苦也是應該的,自己隻怕己經拖累她們了。便道:“我若不去豈不是更對不起妹妹,也對不起老太太如此疼我。”
“唉……你這孩子……”虞老太太雖然心疼虞秋翎,更明白其中道理,為了虞家剩下的兩個姑娘,虞秋翎是有必要去庵堂守兩年。二丫頭和四丫頭現在都是十三歲,正該說親的時候,等她們親事定好了,虞秋翎也守滿孝期,正好歸來。
祖孫兩個議定,這事也就決定下來了,說去庵堂也不是一聲事,要打點的事情也不少。京城裏有間著名的清雲庵,就在京城東郊,屬於皇家庵堂,比起皇家寺院裏是差了那麽一點,尼姑庵一般都是拚不過和尚廟。
青雲庵最大的特點就是接納後妃的地方,老皇帝死後,那些受過恩寵,又沒有生下皇子皇女的妃嬪們,在新皇繼位後就會統統送到這裏來。據說裏頭也是不乏各種高人絕色,但就是再高人,再絕色,剪了頭發進了庵堂,一輩子也就這樣。
也因為青雲庵接納後妃,慢慢的也就成了京城高門大戶的專用出家庵堂,犯了事的太太奶奶,不能原諒又因為有兒子女的原因不能休棄或者處決,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家。庵堂出入自由,兒子當家理事,或者娘家突然翻身之後接走的也不少。
再有就是像虞秋翎這樣的奶奶小姐,因為種種原因進去代發休行,作秀,躲事,反正就是出事了就來找菩薩。再有未出閣的姑娘犯了什麽影響名聲的事,家族不好處置,那就送進庵堂來,或者直接出家,再或者暫時避避風頭,然後被家人遠遠發嫁。
虞老太太信道教,拜太上老君的,常去的是道觀。青雲庵她隻是聽過其名,並沒有去過,現在虞秋翎要去庵堂住兩年,虞老太太如何能放心。先讓虞秋元先去青雲庵中打聽,女子住進庵堂之後到底是什麽待遇,會不會十分刻薄,若是實在刻薄過份,那真不如虞家出錢,捐給京城任一家尼姑庵,專門侍侯虞秋翎。
“老太太放心,我打聽過了,像姐姐這樣的年輕女子可以有單獨的院子,丫頭婆子也能帶幾個,每日吃食也可以自做自吃。”虞秋元說著確切消息,他在京城朋友又多少多,得到一些確切消息並不難。
青雲庵這麽大的名聲,也不是完全不識人間煙火。單獨的院子,丫頭婆子隨意帶,不用做早客晚客,想吃什麽就有什麽,完全可以關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,這些在青雲庵都可以達成,隻是有錢,每年的香油錢捐夠了,啥都有了。
虞家在京城也許還排不上號,但說到錢,虞秋元雖然不知道確切的數目,但想讓虞秋翎在庵堂裏活的風聲水起,絕對是小意思。虞家公中都不用出錢,虞老太太自己支持一下就足夠了。
虞老太太聽得皺起眉頭,這青雲庵也未免太勢利了些,那可是供著神佛的,既然能也如此。虞秋元卻是笑著道:“隻要不委屈了大姐,老太太何必管她們這麽多。”
這世上本來就沒那麽多正義公道,想自家姑娘在庵裏過的好,還想人家庵主無私公證,仿若白蓮花一般。哪有這麽兩全齊美的事,隻要自己想要的有了,那就可以了,再強求別的,隻怕就要得不償失。
虞老太太歎口氣,心中認同這話,但還是覺得美中不足。萬一來了更有錢的人家,然後姑娘被欺負了呢?道:“你打聽我沒什麽不放心的,但你姐姐要住上兩年之久,我不親自去看看,總是有點不太放心。”
虞秋元笑著道:“這有何難,尋個由頭,老太太把妹妹們都帶上,一起過去看看,十分方便。”青雲庵本來就是開放的,香客又全部是女眷,預約清場都不需要,想什麽時候去就能套上車直接去,比虞老太太去道觀還要方便的多。
虞老太太覺得有理,讓丫頭拿來黃曆,挑了三天後的日子,便道:“那就去吧,讓管事準備好,去問問你娘,你媳婦,誰想跟著去的,都隻管跟著來。”
d





